湿式喷漆处理 AB 剂油性漆用除漆剂的应用
时间:2025-07-16 16:34:01
来源:
浏览|:8次
在工业涂装行业,湿式喷漆工艺因能有效控制漆雾扩散而被广泛应用,但过程中产生的漆渣处理始终是技术难点。油性漆作为常见涂料,其成膜物质多为合成树脂,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直接处理难度大。而油性漆用除漆剂与湿式喷漆处理 AB 剂的协同作用,为有效清除漆渣、净化喷漆废水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湿式喷漆处理 AB 剂是由 A 剂和 B 剂组成的复合处理剂,A 剂主要通过凝聚作用使漆雾颗粒失稳聚集,B 剂则负责促进聚集物上浮或沉淀。但油性漆的树脂成分会在水体中形成稳定胶体,单纯依靠 AB 剂难以彻底破除其稳定性。油性漆用除漆剂的加入,能通过化学作用破坏油性漆的分子结构,为 AB 剂的凝聚分离创造条件。
从作用原理来看,油性漆用除漆剂对 AB 剂处理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溶剂型成分的渗透溶胀作用,除漆剂中的酮类、酯类等溶剂能快速渗透到油性漆漆膜内部,使树脂分子链间距增大,漆膜发生溶胀软化,削弱其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便于 A 剂捕捉聚集。二是化学分解作用,除漆剂中的酸性或碱性成分可与油性漆中的树脂发生水解反应,将大分子树脂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降低其胶体稳定性,让 B 剂能更有效地完成固液分离。三是表面活性调节作用,除漆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打破漆雾颗粒表面的电荷平衡,使 A 剂的凝聚效果显著提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油性漆用除漆剂与 AB 剂的协同处理需遵循特定流程。先在喷漆循环水中按比例投加 A 剂,使其与漆雾充分接触,初步形成微小凝聚体;随后加入油性漆用除漆剂,通过循环搅拌促进其与油性漆颗粒反应,持续 10-15 分钟,确保漆膜充分溶胀分解;然后投加 B 剂,利用其絮凝作用使分解后的漆渣颗粒形成较大絮体,通过上浮或沉淀实现固液分离。整个过程需严格控制 pH 值在 8-10 之间,温度保持在 20-40℃,以保证各药剂的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油性漆需匹配不同的除漆剂。例如,针对聚氨酯类油性漆,应选择含酚类溶剂的除漆剂,以增强对氨基甲酸酯键的破坏;而对于醇酸树脂漆,则需采用酸性除漆剂提升水解效率。同时,除漆剂与 AB 剂的投加比例需根据漆雾浓度动态调整,通常除漆剂投加量为漆雾量的 1.5-2 倍,A 剂与 B 剂的比例控制在 3:1 左右。
这种协同处理技术的优势显著,不仅能使漆渣去除率提升,还能降低循环水 COD 值,减少废水排放压力。在汽车制造、家具涂装等行业的应用案例中,该技术可使喷漆废水处理成本降低 30%,同时避免漆渣堵塞管道等问题。未来通过优化除漆剂的友好性,采用低挥发性溶剂和可生物降解成分,将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生态效益,为湿式喷漆工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