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剂组合工艺在湿式喷涂油漆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5-07-30 16:36:12
来源:
浏览|:11次
在湿式喷涂作业中,油漆与水形成的乳化液随着生产过程不断积累,形成成分复杂的油漆废水。这类废水含有大量未固化的树脂、颜料和助剂,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B 剂作为处理此类废水的药剂组合,通过协同作用打破乳化平衡,实现漆渣与水的分离,成为喷涂行业废水治理的关键技术。
A 剂的核心作用是破坏油漆废水的乳化稳定性。当 A 剂投入废水后,其活性成分迅速扩散至油水界面,与油漆中的表面活性剂发生反应。这种反应会削弱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使原本稳定分散的油漆颗粒失去电荷保护,逐渐凝聚成微小的絮团。同时,A 剂能渗透到油漆树脂的分子链之间,破坏其胶体结构,为后续的分离过程创造条件。在这个阶段,A 剂如同准确的 “破局者”,瓦解了废水体系的稳定架构。
B 剂则承担着强化分离与固化漆渣的双重职责。在 A 剂完成破乳后,B 剂中的高分子絮凝成分会与分散的油漆颗粒发生吸附和架桥作用,使微小絮团进一步聚集形成较大的漆渣块。这些漆渣块密度逐渐增大,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沉降,与水相实现初步分离。更为重要的是,B 剂中的固化成分能与油漆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使松散的漆渣转化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固态物质,避免二次乳化的发生。此时的 B 剂仿佛有效的 “聚结器”,将分散的污染物凝聚成便于清除的形态。
AB 剂的协同作用体现了处理过程的科学性。A 剂优先破坏乳化体系,为 B 剂的絮凝创造条件;B 剂则在 A 剂作用的基础上完成分离与固化,两者形成连续且互补的处理链条。这种配合方式避免了单一药剂处理时效率低下或漆渣难以清除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油漆种类调整 AB 剂的投放比例:对于含油量较高的废水,适当增加 A 剂用量以强化破乳;对于树脂含量大的体系,则需提高 B 剂中固化成分的比例。
处理过程中的反应环境对 AB 剂效果影响显著。废水的酸碱度会改变 AB 剂活性成分的存在形态,过酸或过碱都会降低药剂的反应效率。因此,在投放 AB 剂前通常需要调节废水的酸碱平衡,为药剂反应提供适宜的化学环境。同时,搅拌强度也需严格控制:初期快速搅拌可促进 A 剂均匀分散,后期慢速搅拌则有助于 B 剂形成较大的絮凝体,过度搅拌反而会打碎已形成的漆渣,影响分离效果。
经过 AB 剂处理后的油漆废水,水质变得清澈透明,水中的油漆残留量大幅降低,可直接进入后续的生化处理系统或循环回用。固化后的漆渣含水量低、稳定性好,可按照危险废物处理标准进行处置。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喷涂废水的污染问题,还能通过水循环利用降低生产用水消耗,实现效益提升。
随着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AB 剂的应用技术也在持续优化。产品还具备针对性的配方设计,能适应水性油漆、油性油漆等不同类型废水的处理需求。这种适应性强、处理有效的特点,使 AB 剂在湿式喷涂废水治理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喷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